液态婴配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23790-2023)中,有一个很大的变化点就是增加了液态婴幼儿配方食品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清洁作业区动态标准控制要求、无菌灌装和灌装后热力杀菌的评估要求、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生产过程特殊技术要求)等,这是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和新产品创新需要进行的标准修订。
什么是液态婴配
液态婴配:是以水、生乳、脱盐乳清(粉)、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原料,经高温灭菌后达到商业无菌的液态产品,一般常温储运,保质期不超过12个月。
液态(生产)工艺:是指将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配料成分在液体状态下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最终液态产品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通常包括配料、均质、杀菌、灌装、密封等工序(也包括灌装密封后杀菌工艺)。
液态婴配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在美国、德国、芬兰、韩国、日本等多国生产销售,与婴配乳粉相比,具有无需冲调、开盖即饮、喂食方便等便利性。受保质期短、价格偏高、国人饮食习惯等影响,国内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市售产品均来自进口。
液态婴配纳入《食品安全法》注册管理的必要性
在《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拟将液态婴配纳入注册管理,将《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一百二十四条中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修改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液态奶)”。
液态婴配具有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的产品特点,微生物控制、稳定性、产品包装等生产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要求较婴配乳粉更高,为尽可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婴幼儿健康安全,需要采取至少与婴配乳粉同样或更严格的管理模式,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实施注册管理。
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液态婴幼儿配方食品相关内容
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划分
a)一般作业区包括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后灭菌液态产品灌装密封后的灭菌区域等。
b) 准清洁作业区包括原料预处理车间、原料内包装清洁或包装材料消毒或隧道杀菌区域、粉状产品的湿法加工区域(如称量、配料、浓缩等)、液态产品的称量、配料、热处理、杀菌或灭菌区域、液态产品的后灭菌产品灌装区域等。
c)清洁作业区包括食品与空气环境接触且无后续杀菌或灭菌操作的工序所在的车间(如称量、配料、混合等)、液态无菌灌装产品的灌装区域、有特殊清洁要求的辅助区域(如暂存清洁消毒后的内包装的暂存间等)、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区、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
液态婴幼儿食品生产清洁作业区静态/动态标准控制要求

液态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过程特殊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