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5-2122172
 
 
当前位置: 食安城市 » 创城资讯» 正文

乳制品中蔗糖的检测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5-07-03 09:18 来源:食品伙伴网 原文:
核心提示:乳制品中蔗糖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操作流程和优缺点。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准但昂贵复杂,酶比色法特异简便但受酶活性影响,蒽酮比色法快速易操作却特异性欠佳,莱茵 — 埃农氏法简便低成本但对实验条件敏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检测目的、样品特点、仪器设备条件以及成本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乳制品中蔗糖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操作流程和优缺点。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准但昂贵复杂,酶比色法特异简便但受酶活性影响,蒽酮比色法快速易操作却特异性欠佳,莱茵 — 埃农氏法简便低成本但对实验条件敏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检测目的、样品特点、仪器设备条件以及成本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0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原理解读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在检测乳制品中的蔗糖时,将处理后的乳制品样品注入液相色谱仪,蔗糖等糖类物质在流动相的带动下,通过装有特定固定相的色谱柱。由于不同糖类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它们在柱中的保留时间各异,从而实现分离。分离后的蔗糖通过检测器,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信号强度与蔗糖的浓度成正比,以此来定量检测蔗糖含量。
 
  操作流程
 
  1.样品前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乳制品样品,加入适量的水或缓冲溶液,超声振荡使其充分溶解。随后进行离心或过滤,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得到澄清的样品溶液。
 
  2.仪器准备:开启高效液相色谱仪,设置合适的流动相组成(如乙腈 - 水混合溶液)、流速(一般为 0.5 - 1.5 mL/min)、柱温(常设置在 30 - 40℃)以及检测器波长(示差折光检测器或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3.进样分析:用微量注射器吸取一定体积(如 10 - 20 μL)的处理好的样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进样口。仪器自动将样品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记录色谱图。
 
  4.结果计算:根据预先绘制的蔗糖标准曲线,通过样品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或峰高定量,计算出乳制品中蔗糖的含量。

  优势与局限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等显著优势,能够准确检测乳制品中微量的蔗糖。然而,该方法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成本较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同时,样品前处理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较长。
 
  02

  酶比色法

  原理解读
 
  酶比色法基于特定的酶对蔗糖的特异性催化作用。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然后,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存在下,与显色剂(如 4 - 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发生反应,生成有颜色的醌类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量成正比,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进而推算出乳制品中蔗糖的含量。
 
  操作流程
 
  1.样品处理:称取适量乳制品样品,加入适量的水或缓冲液,搅拌均匀,使样品中的蔗糖充分溶解。离心或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澄清的样品提取液。
 
  2.酶反应:在一系列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蔗糖酶溶液、葡萄糖氧化酶溶液和过氧化物酶溶液,以及适量的缓冲液,调节反应体系的 pH 值至适宜范围(一般为 pH 6.5 - 7.5)。将试管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在特定温度(如 37℃)下反应一定时间(通常为 15 - 30 分钟)。
 
  3.显色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各试管中加入显色剂溶液,充分混合均匀。继续在恒温水浴中反应一段时间(5 - 10 分钟),使显色反应完全。
 
  4.比色测定: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一般为 505 nm)下测定各试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同时,以不含样品的空白反应管作为对照,扣除背景值。
 
  5.结果计算:根据预先绘制的蔗糖标准曲线,由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出乳制品中蔗糖的含量。
 
  优势与局限
 
  酶比色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操作相对简便等优点,不需要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但该方法的酶试剂价格较贵,且酶的活性易受温度、pH 值等因素影响,导致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反应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否则容易出现误差。
 
  03

  蒽酮比色法

  原理解读
 
  蒽酮比色法的原理基于糖类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它们可与蒽酮试剂缩合生成蓝绿色的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对于乳制品中的蔗糖,同样先将其水解为单糖,再进行显色反应。通过测定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比,即可确定蔗糖的含量。
 
  操作流程
 
  1.样品水解:准确称取一定量的乳制品样品,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在一定温度(如 68 - 70℃)下水解一定时间(约 15 分钟),使蔗糖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水解结束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
 
  2.显色准备:取适量水解后的样品溶液,加入一定量的蒽酮试剂(将蒽酮溶解在浓硫酸中配制而成),迅速摇匀。
 
  3.显色反应:将混合溶液置于沸水浴中加热一定时间(通常为 1 - 2 分钟),使显色反应充分进行,溶液呈现蓝绿色。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4.比色测定:以空白溶液(不加样品,同样进行上述操作)为对照,用分光光度计在 620 nm 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5.结果计算:依据预先绘制的蔗糖标准曲线,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出乳制品中蔗糖的含量。
 
  优势与局限
 
  蒽酮比色法操作简单、快速,对仪器要求不高,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初步检测。但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差,乳制品中的其他糖类以及一些还原性物质可能会干扰检测结果,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此外,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操作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
 
  04

  莱茵 — 埃农氏法

  原理解读
 
  莱茵 — 埃农氏法是利用还原糖能将斐林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铜离子,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这一特性来测定糖含量。对于乳制品中的蔗糖,需先将其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这两种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中的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反应,铜离子被还原。通过消耗的斐林试剂的量,根据特定的化学反应计量关系,间接计算出样品中蔗糖的含量。

  操作流程
 
  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乳制品样品,加入适量的水或缓冲液,搅拌使蔗糖溶解。随后加入盐酸溶液,在特定温度(如 68 - 70℃)下水解一定时间(约 15 分钟),将蔗糖转化为还原糖。水解完成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
 
  2.斐林试剂标定: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用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加热至沸腾后,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缓慢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褪去,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从而标定斐林试剂的浓度。
 
  3.样品滴定:准确吸取一定体积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加入到已混合均匀的斐林试剂中,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状态,用样品溶液滴定斐林试剂,同样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当溶液蓝色褪去时即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
 
  4.结果计算:根据斐林试剂的标定结果以及样品溶液的滴定体积,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乳制品中蔗糖的含量。

  优势与局限
 
  莱茵 — 埃农氏法操作相对较为简便,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在一些常规检测场景中应用广泛。而且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成本较低。不过,该方法的实验条件要求较为苛刻,例如滴定过程中加热的温度、滴定速度等都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其他还原性物质的存在可能干扰检测结果,导致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作者:食品伙伴网,DX,检测服务事业部乳品组原创文章
 
[ 食安城市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食品论坛相关讨论
 
 
推荐图文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