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5-2122172
 
 
当前位置: 食安城市 » 创城资讯» 正文

一个饮料瓶,能改变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5-07-03 08:59 来源: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微信号 原文:
核心提示:6月23日,某超市推出的一款无标签瓶装饮用水引起广泛关注。网友在称赞其颜值高的时候,殊不知这是食品行业的又一次“低碳”尝试 。
  6月23日,某超市推出的一款无标签瓶装饮用水引起广泛关注。网友在称赞其颜值高的时候,殊不知这是食品行业的又一次“低碳”尝试 。
 
  “无标签”真的可以吗?
 
  按照国家标准GB 7718的要求,为了满足消费者知情权,食品必须有标签。不过这款瓶装水是整箱售卖,外包装上已经有完整的食品标签信息,因此在瓶身上可以不用标注。
 
  为什么要“无标签”?
 
  “无标签”最直接的好处是在生产环节减少塑料和油墨的使用,企业提供的信息显示,该产品预计全年可减塑超过34吨,相当于减少约2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其次,“无标签”是一种回收便利化设计。饮料瓶以PET材质为主,而标签多为PVC材质,“无标签”可以减少回收工序和回收成本,实现高效回收和高值再利用。除了“无标签”,将绿色、蓝色的饮料瓶改为透明瓶也是回收便利化设计。
 
  国际上“无标签”产品多吗?
 
  “无标签”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最初也是减塑和方便回收的考虑。目前国际上这类产品主要集中在饮料,尤其是各种饮用水,国内类似产品也不是孤例。但总体而言,“无标签”产品仍然很小众,毕竟从标签合规考虑,产品无法拆零售卖,因此对于一般的商超和便利店模式很难推广。
 
  “无标签”饮料瓶去向何方?
 
  中国的PET饮料瓶回收后绝大部分“降级”使用,比如生产聚酯纤维面料、汽车塑料件等。少部分通过精加工,转化为食品级再生PET(rPET)重新回到饮料生产线,国际上将其称为“瓶到瓶的同级回收”。不过这些食品级rPET只能用于出口,因为中国大陆地区尚未批准其用于食品包装。
 
  “无标签”饮料瓶也会进入回收通道,不过它在回收便利性方面的优点在中国反而很难体现。国内饮料瓶回收率已经高达95%左右,不会采用欧美的押金制和闭环回收模式,“无标签”饮料瓶必然融入传统饮料瓶的洪流。因此,当务之急还是推动食品级rPET的同级回收利用。
 
[ 食安城市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食品论坛相关讨论
 
 
推荐图文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