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收紧。”一位买家透露,目前4–5公斤规格的出厂价约为75挪威克朗/公斤,5公斤以上的鱼最高已达76–80克朗。“虽然涨幅不大,但价格在稳步回升,这很关键——说明需求仍在支撑。”
中国市场成定价关键
业内人士普遍指出,本轮价格企稳的最大功臣是——中国的持续强劲需求。“6公斤以上的大鱼几乎全靠中国市场在撑,”一位出口商直言,“如果没有中国的采购,6+规格的价格早就跌破中小规格了。”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进口的头切去脏大西洋鲑(6公斤以上)价格已超过每公斤80挪威克朗(约人民币54元),高于欧美市场同规格水平。大量鱼必须通过空运进入中国,因此,空运能力与消费节奏正直接影响着全球三文鱼的定价逻辑。
市场担忧与希望并存
尽管价格回升,但出口商仍保持谨慎。“一旦价格跳涨太快,买家就会停单。”一位从业者指出,目前的“小步上涨”正是市场理性的体现。若维持当前节奏,四季度可能迎来稳定的盈利期。
农场端也在关注出口结构的变化。“如果能打包出口到中国,6公斤以上的鱼能卖到80–86克朗,否则只能平价处理,”一位养殖商表示。
行业观察:价格支撑背后的结构性转变
这轮上涨并非普涨。小规格(2–3公斤)价格仍在67克朗左右,而中大规格(4–6公斤)涨幅明显。背后反映出一个清晰趋势——高端餐饮与即食消费正在成为全球三文鱼市场的主导力量。
随着中国、日本等亚洲市场的高端消费持续释放,三文鱼的全球供需重心正从传统的欧美零售,转向更具溢价能力的亚洲消费端。
“谁能满足亚洲消费者对‘更大规格、更高品质’的需求,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一位挪威出口商总结道。
从连续三周的稳步上涨可以看出,全球三文鱼市场正进入由中国需求主导的新周期。在供应高峰与运力瓶颈并存的背景下,未来价格波动仍难避免,但方向已然明朗——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三文鱼市场的定价中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