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全国餐饮收入5199亿元,同比增长3.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459亿元,同比增长3.7%。1-10月,全国餐饮收入46188亿元,同比增长3.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510亿元,同比增长2.4%。
中国烹饪协会分析,10月份,餐饮收入增速、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上涨0.6个、4.0百分点,餐饮收入增速领先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9个百分点。全国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2%,环比上涨0.5个百分点,显示出餐饮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此前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2025年国庆假期餐饮业经营情况调研”显示,受访餐饮企业假期前7天营业收入、客流量与去年国庆假期相比增长和持平的企业占到66.7%,表明在“假日经济”的带动下,外出就餐、旅行餐饮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
另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本市餐饮收入163.09亿元,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为2.1%。1-10月,本市餐饮收入1617.12亿元,同比下降2.2%。
再据协会对纳统的各餐饮业态50家餐饮企业家门店进行汇总统计,纳入统计的这些门店10月份合计营收114.37亿,较去年同期下降1%,较上月的9.41%的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具体来看:
1、商圈带动效应强:南京东路、南京西路等核心商圈通过主题活动吸引大量客流,部分品牌推出联名产品或限时优惠,直接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增长。光明邨、南新雅大酒店、国际饭店等均实现了两位数的营收增幅。
2、夜间经济活跃:西岸梦中心、吴江路-丰盛里等夜间经济地标人气旺盛,夜经济吸引着年轻顾客群打卡消费,小吃快餐类销售势头不错。
3、市区各级相关部门通过发放消费券、举办惠购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激发餐饮消费潜力,金秋10月家庭宴会频次增加,宾馆和市郊大型餐企营收增幅较明显。曼芯馆、白金汉爵、紫阳富豪等企业实现了营收增幅。
不过,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沪上餐饮行业仍然面临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承租力下降、营销成本上升、客群消费能力减弱、消费习惯改变等问题。在房租、人力等固定成本的压力下,餐饮实体店利润被持续压缩。
11月,上海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其溢出效应将带动消费客流,融合美食、潮玩、非遗等活动,拉动沪上餐饮市场活力。结合新一轮乐品消费券的发放,预计11月餐饮市场营收将稍有上升或跟10月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