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净化农村食品市场,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海东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自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面排查,严厉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并在执法过程中严格落实首违免罚、轻微免罚两个清单,刚柔并济,提升监管效能。
一是全面排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本次专项整治以农村地区的小卖部、超市、集市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为重点检查对象,围绕农村群众消费量大的粮油、肉制品、乳制品、酒水饮料等食品品类,重点排查无证经营、销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过期变质食品以及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执法人员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对辖区经营主体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检查,对食品的进货渠道、储存条件、标签标识等进行细致核查,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746家次,限期整改351家,立案36 起。
二是柔性执法,落实首违免罚轻微免罚两个清单。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海东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践行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一)》及《市场监管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一)》,坚持监管为民、落实过罚相当、提升执法效能。解决社会广泛关注“小案重罚”和“类案不同罚”问题,实现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为经营主体营造宽松包容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截至目前,全市因《食品经营许可证》过期未及时办理、经营预包装食品标签不符合标准、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等符合“首违不罚”情形的共计16件,其中立案5起,未立案11起;“轻微不罚”情形的共计17件,其中立案13起,未立案4起。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各乡镇集市、村居,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宣传,通过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册、悬挂横幅、陈立展板、解答群众咨询等多维度宣传,提升宣传实效。在当地政府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犯罪线索公告》,并在各村委会、卫生室、小卖部张贴违法线索征集公告,积极收集违法线索。同时,对食品经营者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督促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诚信合法经营。
下一步,海东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保持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高压打击态势,不断加大检查力度,持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首违免罚、轻微免罚政策的宣传和执行,让更多经营主体知晓政策、敬畏法规,推动农村食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保障农村居民饮食安全。
供稿/来源:食品生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