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733号提案的答复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食品监管力度的建议》(第20250733号)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对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指出的食品安全监管上还存在监管力量难以形成合力、安全监管难度系数大、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部门配合,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运用现代技术数智赋能提高监管效率,建立科学的奖罚机制;注重源头监管,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强化经营者守法经营责任意识等建议,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参考性。经商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公安厅、武汉海关、省粮食局、省林业局,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政治引领为舵,系紧责任落实“安全绳”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推进。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重要要求,制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和推进措施,强力攻坚食品安全顽瘴痼疾。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多次就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深入商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调研指导,部署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排查整治等重点任务。
二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包保督导食品企业,以上率下推动属地管理机制落地见效。全省7.56万名党政干部包保61万多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发现整改食品安全问题61.1万个,有力有效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制定实施《湖北省食品安全工作“三书一函”制度》,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督办、约谈等制度机制,倒查纠治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2024年挂牌督办食品安全重要案件15件,下发“三书一函”77份。
三是强化行业部门责任。每年召开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部署全年工作重点。每季度开展跨部门风险会商,研判解决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各行业主管部门深入研究本行业领域监管重难点问题,出台配套制度措施,针对性开展专项整治,不断加强行业监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全链条监管合力,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
四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要作用,抓住企业“关键少数”,全省食品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7.54万名、食品安全员14.57万名,将企业主体责任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开展分类指导,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责任制度,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嵌入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实际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实现风险精准防控。
(二)以系统施治为基,全过程监管筑牢“防护盾”
一是紧盯食品安全源头风险。农业农村部门继续巩固提升“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成效,紧盯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品种、主要地区,集中力量攻坚药物残留问题。强化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95个县(市、区)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证241.3万张。联合实施“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检查经营主体4.44万家次,查办各类案件951件。2024年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二是严控食品生产销售环节风险。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风险控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统筹“区域、业态、企业、品种”四个全覆盖,2024年抽检食品25.74万批次、农产品9.17万批次。加强直播带货、生鲜电商、跨境电商等食品销售新模式的安全监管,压实网络平台食品安全责任。推进智慧监管,将食品监管、抽检监测、执法稽查统一纳入“鄂食安”平台,积极对接登记注册、12315投诉举报、信用惩戒等信息,实现监管主体、监管动态、监管成效“一网统管”。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智化监管,试点建设“鄂农食安”肉菜安全追溯平台,打造“肉菜安全承诺码”,实现“码上监管”。
三是防范餐饮服务环节风险。以“无堂食”外卖和外卖“必吃榜”“人气榜”等为重点,发挥“四联”治理机制作用,全面规范网络餐饮经营行为,推动2405家“无堂食”外卖店在“鄂食安”平台标注。开展连锁餐饮监督检查,围绕场所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度落实等情况,采取上门走访、服务帮扶、培训教育等方式开展行政指导。出台《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操作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规范农村“乡厨”团队培训和管理,推广“共享厨房”,提升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三)以靶向治理为剑,剔除食品安全“顽瘴痼疾”
一是整治民生重点领域问题。省委、省政府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列入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清单,省市场监管局突出人民满意、可感可及,集中力量扎实开展食品添加剂、肉制品等系列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省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现场指导生产经营主体7062家次,发现整改问题2941个,查处“两超一非”行政违法案件85起,培训主体8225家次;肉类产品突出问题治理,收集问题线索859条,检查相关主体2.64万家,推动283家销售主体作出肉菜安全“码上承诺”。抓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监督抽检7004批次,查处违法案件357起,联合公安机关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个,持续净化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二是协同治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教育、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发力,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排查整治,整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3.4万个,查处违法案件643件,推动1970家学校食堂升级改造,安装挡鼠板2.5万块,更新餐饮具清洗消毒设施设备1142台,建成“样板厨房”524家,“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智慧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风险防控体系,探索形成校园食品安全“八规范、五到位、四监管、三建设”管理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三是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部门联动,持续深化“铁拳”“春雷”“利剑”“昆仑”“国门守护”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突破道德底线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问题。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查获“特供酒”8837瓶,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2024年全省共查处食品安全行政违法案件2.21万件,侦破刑事犯罪案件956件,有效发挥重典治乱震慑作用。
(四)以社会共治为引,绘就食品安全“同心圆”
一是食安科普宣传矩阵逐步壮大。2024年开展食品安全周系列宣传活动40余场,参与线上线下科普宣传1850万人次,参与网络知识竞答720万人次。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组建20支共400人的师生队伍,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湖北行”科普宣讲218场。组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主流媒体和网络大V等成立“湖北省食品安全辟谣联盟”,挤压“舌尖上的谣言”空间,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二是社会监督力量有序拓展。建成“放心外卖”样板店100家,聘请网约配送员300余人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打造“食安骑手”队伍。指导学校建立有家长参与的膳食与食品安全委员会,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家校协作。组织“粮安记者行”主题采访,推出《荆楚粮仓,做好粮食安全“加减法”》深度报道。开展“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累计发布问卷112期,征集公众抽检意见5.6万余条。
三是投诉举报渠道稳定畅通。持续推动互联网平台、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维权渠道高效统一,保障12315热线接听畅通、平台运行稳定。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吹哨人”奖励制度,开通食品安全举报系统,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和相关知情人举报违法行为,延伸监管触角。加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办理督办,运用智慧监管预警闭环处置平台,确保投诉举报处置得当、及时规范。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近年来,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党中央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在强化创新监管上持续发力。打破部门壁垒,凝聚公安、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力量,在监管模式创新、监管效能提升等重点方面发力,以点成线在全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树立更多湖北标杆。积极引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搭建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监管数据实时共享、风险联合研判、执法协同联动。
(二)在完善制度标准上持续发力。立足食品安全监管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现有制度标准,加快填补新兴领域规范标准空白。同时,加强制度标准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价,及时修订完善问题条款,审慎科学推进地标互认,确保制度标准始终符合食品安全监管实际需求。
(三)在强化责任落实上持续发力。突出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常态化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责任体系监督检查,确保出现问题后能够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持续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行刑衔接,加大违法犯罪线索移交,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四)在推动社会共治上持续发力。按照“创新一项活动、激活一份力量、带动一个群体”工作思路,以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等系列活动为有力载体,常态化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消费者、新闻媒体等参与食安社会治理。充分调动行业协会食品安全共治积极性,协同开展食品安全普法及科普宣传,及时发布行业提醒、倡议,加强行业自律。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