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宠的朋友肯定都纠结过,货架上的犬粮猫粮品种太多了,价格从几十块到上百块都有,但到底应该选哪种,哪个真的安全,哪个营养真像宣传的那么好,而这些光看包装根本拿不准的。在我看来,这种焦虑是我国宠物食品行业“野蛮生长”带来的一种乱象,例如三无产品、成分虚标、劣质原料、概念性添加、夸大宣传等问题。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2025年9月9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了《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797号(商贸监管类186号)提案答复的函》。函件对之前蒋颖等 6 名委员提的《关于促进宠物食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提案》进行了回应。
函件大体意思是:农业农村部会严格落实宠物饲料监管责任,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标准研制和认证工作,保障宠物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为宠物食品行业的发展定下规范化发展路径,也让宠物主们能更安心购买。
01、
监管“加码”:从生产到进口,每个环节都盯紧了
其实早有规定,宠物食品(也就是宠物饲料)要遵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农村部是主要的监管部门。但以前大家总觉得管得不够细,现在不一样了,农业农村部专门出台了6个规范性文件,从生产许可到标签标注,把该管的都明确了。比如境内的宠物食品厂家,想开工必须先拿生产许可证,厂房条件、生产流程都得符合要求,这就从源头卡住了小作坊;国外的产品想进中国,也得先办进口登记,不是随便贴个外文标签就能卖。
更让人放心的是,监管不是 “一证了之”,农业农村部每年都会抽一批产品做质量检测,还会去厂里现场检查,要是发现问题,该整改的整改,该下架的下架。
接下来,农业农村部还会更严格地落实监管责任,说白了就是 盯得更紧、查得更严,争取让每一袋宠物食品都经得起检验。
02、
标准“补位”:从卫生到营养,该明确的都明确了
以前买宠物食品,最头疼的就是不知道好在哪,有的说自己营养全面,但没说具体含多少蛋白质;有的说安全无添加,却拿不出检测依据。这背后,其实是标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现在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出手了,截至目前,已经发布了5项宠物食品国家标准,比如《全价宠物食品 犬粮》规定了犬粮的营养指标,《宠物饲料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明确了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相当于给产品划了“及格线”。
而且还有好消息:《宠物食品卫生标准》《宠物饲料标签》这两个强制性标准正在制定,以后原料合不合格、标签标不规范,都有硬杠杠;
《犬营养需要》《猫营养需要》这两个推荐性标准也在推进,以后给狗狗选粮看蛋白质,给猫咪选粮看牛磺酸,都有科学依据。
另外,农业农村部还明确了“产品召回” 制度,要是发现产品有问题,厂家必须召回,还得做好无害化处理、记录通知,不能让有问题的食品继续留在市场上。
03、
认证“优化”:不搞“一刀切”,但要保公信力
有朋友可能会问:有没有专门的“宠物食品安全认证”?其实现在我国已经有一套成熟的食品农产品认证体系了,比如大家常听说的 HACCP 体系(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体系),就覆盖了宠物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要是厂家觉得有必要,就可以向相关机构申请认证,通过认证的产品,相当于多了一层质量保障。
不过要说明的是,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并没有计划搞“统一的宠物食品安全等级认证”,毕竟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产品需求不一样,“一刀切”反而不灵活。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证没人管,接下来市场监管总局会和农业农村部一起优化认证体系,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确保认证的公信力,不能让“认证”变成随便贴的标签。
同时,国家也支持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多做政策宣传,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大家一起把行业生态做好。
说到底,宠物食品行业的规范发展,不仅是给毛孩子的健康上保险,也是增强消费者信任。
现在有了政策托底,监管更严了、标准更全了、认证更规范了,相信未来咱们走进宠物店,不用再对着包装反复纠结,能轻松选出真正适合毛孩子的好食品,这才是宠物经济该有的样子,也是每个养宠人最期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