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智者洞见丨我国苹果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一)
2.我国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我国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稳定调整和快速发展的阶段,虽然我国苹果种植区域广,面积大,环境条件复杂,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基础不断加强。总体看,发展苹果产业坚持了遵循因地制宜和多样化发展的方针,种植方式也是宜乔则乔宜矮则矮,种植品种充分考虑了区域特色环境条件,技术标准在区域内基本统一,生产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向规模化发展。但在调研中发现,围绕确定的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目标,要实现中国苹果产业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五不平衡制约发展
(1)果农管理小果园与适度规模种植果园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的现状还是大果小园,这和我国当前整体的大国小农农业发展相一致。目前,规模化种植的果园不足苹果总种植面积的20%,受到土地、投入、技术、品种、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规模化果园发展还比较慢。由于现代化果园建设投入大,地方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有限,加之国家土地政策的限制,老果园的改造进展缓慢,推动规模化发展低于预期,影响了产业整体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2)生产设施装备与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不平衡。由于个体果农经济实力弱,对经营管理的小果园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基础原始落后,生产设施装备缺乏,普遍生产能力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传统的乔化栽培模式又对果园机械化造成了较大障碍,整体果园的生产设施装备与现代化果园的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产业快速的现代化发展。
(3)产品生产能力与突出特色产品不平衡。近些年主要产区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在重视产业发展的同时,没有形成区域主栽优质品种,忽略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符合地区特色、环境条件的品种,同质化发展严重。区域产业发展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数量增加了,满足于低效的收入,特色没有突出,对现有的主栽品种没有深入挖掘产品的内在品质,市场不稳定不确定,没能创建有区域特色的知名品牌。
(4)区域产业产品布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平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首先是科学发展,统筹谋划。科学发展就必须有产业发展规划,不少的苹果主产区在发展时缺少必需的战略规划,有战略规划的也没有很好地落实,在传统的苹果产业上盲目推动。在产业发展中产业如何布局,产品如何选择,产业链中的重点环节如何落地,都需要做认真研判,真正做到产业布局合理,产品选择符合区域环境条件,切实做到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要有优质果品发展区域构想、现代化果业发展模式、先进技术应用以及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然而,部分传统产区仍停留在低效的生产模式中,缺乏现代化发展的技术、管理手段和质量标准,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整体竞争力不足。
(5)产品种类数量质量与消费需求市场需求不平衡。当前消费群体需求多样,消费市场不断细分,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现在产品品种数量繁多,消费者选择难,另一方面,产品种类少,消费者需求难满足,市场不稳定。产业发展不能靠数量取胜,虽然国内苹果种植品种众多,每年苹果产量巨大,但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市场上普遍存在高质量、特色化产品不足的问题。多数果园苹果生产仍以传统的大宗品种为主,产能过剩,缺乏高端、差异化产品的开发。消费者对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好的不多,多的不好”问题突出。
四老现状依然突出
产品品种老、生产果树老、基础设施老、从业人员老是产业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引进了一批国外的品种,大规模发展了苹果种植园,这些苹果园至今还发挥着作用,虽有一些老果园早期进行了改造,但时间长、品种没变,树龄相对也较长,果园基础设施配置较少。加之老果园长期投入不足,常年生产带来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环境恶化,树势明显衰弱,病虫害发生严重。目前看,现代化果园缺乏统一的标准(乔化、矮化),设施装备要求不规范,果园改造和建设的投入也不确定。果园劳动力结构性不足问题突出,果业生产队伍的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 65 岁左右,能力、体力、精力、实力都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导致生产能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果园效益都不理想。对现存的这些低效果园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建立全新的发展模式。
三大难题急需解决
(1)国家政策难协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土地管理,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目前,各地都有不少果园的用地性质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但是政策、管理严格,调整难度大,给老果园改造带来极大的挑战,有些地区做了一些边缘化的调整,没能彻底解决改造发展的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提升土地的承载能力和果树的生产能力,需要结合政策认真研究。
(2)科技创新难突破。当前,产业发展品种不少,新品种面积不大,新、老品种都存在同质化竞争,发展趋势严重。自主创新的品种有一些,都处在发展和起步之中,种植区域广,规模小,质量难保证,特色不突出,与苹果种植总面积相比,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影响广的局面。在生产技术(套袋与不套袋)、果园管理、贮藏保鲜技术等方面还需跟进协同。
(3)质量标准难统一。区域广、面积大,地理形态、环境条件复杂是国内苹果产业的特点,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表现差异大,加之产业链长,环节多,标准建立难度大,挑战多,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大力支持。有一些地区虽然建立了部分标准,配套不够,运用不多,在产业发展中也没有很好地执行。标准体系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资金支持困难,对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标准体系建立推进缓慢。
两害困扰需要破解
“天灾、病害”发生率高。自然灾害发生率高,极端天气异常,冻害、冰雹、降雨、日灼等多发。由于果园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使果园对极端天气的适应能力差,虽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抗冻设施和防雹网,但投入高,设施不到位,效果不佳,天灾给果园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另外,老果园果树树龄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病害发生率高,果实质量和产量不稳定,这些因素不仅直接损害果实,还导致果树的生长环境恶化,增加了病害的发生风险。亟需加强天气预警系统和科学减灾措施的配套,实现敏捷反应,把灾情损害降到最低。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果园的改造和更新,强化基础设施投入,以提升整体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环缺失综合配套服务需要加强
巨大的产业发展规模,综合配套服务缺乏落后导致产业发展断链,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市场大小和产业分工成正比,市场越大分工越细。目前,综合服务落后于苹果产业发展的要求,表现为技术服务不到位,经营管理不给力,物质装备不提供,市场信息不对称,仓储物流不完善,人才服务不支持,金融保险不满足,销售渠道不通畅,这些缺失限制了产业发展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使得产业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苹果产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专业的工作必须让专业的人来干。因此,适度规模生产必须建立相应的综合配套服务。
苹果产业是劳动、技术和资金复合密集型产业,目前苹果生产、管理、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果业劳动力结构性不足问题突出,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对提升苹果生产效益造成了威胁。同时,苹果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各类品种配合,区域品牌建设,大型苹果企业数量不足(没有大型苹果专门企业),加工产品市场开拓难,鲜果市场不稳且竞争加剧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面合作,更需要明确产业未来发展的路径,才能走出一条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