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渔季以来
梭子蟹、皮皮虾、带鱼等
海鲜陆续端上餐桌
但处理海鲜的“小意外”也随之增多
被虾刺扎手、被蟹钳夹伤、被鱼鳞划伤
别以为伤口小,就不当回事!
近期,已有多例因海鲜刺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患者,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肢体坏死,甚至需要截肢保命。
真实案例
张女士在家处理海鲜时,手指被轻微刺伤,因伤口不大未在意。可几天后,伤口迅速红肿、疼痛加剧,就医后被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好在及时治疗,病情才得以控制。
嗜水气单胞菌:这些危害要知道
嗜水气单胞菌并非“罕见菌”,但它的破坏力不容小觑。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只要皮肤有伤口(哪怕是微小划痕),接触被污染的海水、海鲜体液,都可能被感染。
轻症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化脓,伴随局部发热;细菌可通过伤口侵入血液,引发败血症;还可能诱发破伤风,导致肌肉强直、抽搐;最危险的情况是引发肢体组织坏死,重症患者往往需要通过截肢来保全生命。
四步防护,远离“海鲜刺伤风险”
1
预处理戴手套:处理虾、蟹、鱼等带刺/带壳海鲜时,务必戴上厚实的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尖锐部位。
2
伤口先防护:手上有未愈合的伤口、倒刺时,千万别碰海鲜或海水,若必须接触,先用防水创可贴严密包裹。
3
刺伤先急救:一旦被刺伤,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或医用酒精彻底消毒;若伤口较深、出血不止,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后,马上就医。
4
就医别拖延: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加重、发热乏力、伤口周围皮肤发黑发紫这三种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