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份开始,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在全市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企业主体责任得到压实,食品安全隐患有效排除,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01 多管齐下,打出全面整治“组合拳”
市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组织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整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全覆盖检查:组织全市系统对辖区肉制品生产经营主体实施“拉网式”检查,深入街头巷尾查“死角”,紧盯举报信息查“盲区”。全市已完成对3720家肉制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检查。
靶向性抽检:依据整治内容及工作要求,结合“你点我检”需求,科学制定抽检计划,提高抽检频次,加大品类覆盖,让假劣肉制品无处遁形。全市已完成肉类食品监督抽检991批次,合格率98.6%,不合格食品已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清单化整改:全面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真整改、隐患真排除。全市系统已完成台账634个问题的销号。
帮扶式培训:组织召开企业约谈会、标准宣贯会,既当“监督员”又当“辅导员”,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系统组织开展人员培训、标准宣贯14场次,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799人。
02 源头管控,筑牢全程可溯“防火墙”
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将监管关口前移,严把“四关”:
严把“原料进口关”: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确保每批原料肉都具有合法来源、检疫合格证明,从源头杜绝不合格品流入。
严控“生产过程关”:指导企业加强对生产环境维护、工艺流程管控、设施设备管理等关键环节的自查管理,确保产品在洁净、规范的环境下生产。
严守“产品出厂关”:强调企业出厂检验义务,核查检验记录,鼓励企业建立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严防“贮存运输关”: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原料和产品的贮存条件要求贮存;运输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确保肉制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03 铁腕治乱,亮出严格执法“惩戒剑”
始终保持对肉类食品违法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重拳出击,震慑不法:
畅通举报渠道: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广泛征集有关违法犯罪线索。已受理办结群众举报投诉102件。
加大查处力度:对使用不合格原料、食品添加剂使用“两超一非”、虚假标注、欺诈消费者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专项行动期间,全市查处肉类食品违法案件20余起,收缴罚没款20余万元。
强化行刑衔接: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杜绝“以罚代刑”。专项整治期间,向公安移交涉嫌违法犯罪线索9件,实现了部门联动打击。
此次整治行动,不仅有效净化了肉类食品生产经营市场环境,更促进了行业的整体规范提升。下一步,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守护好广大群众“餐桌上的安全”。
供稿:食品生产科 杨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