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的烹饪哲学里,食用植物油是赋予菜肴灵魂的关键,它勾勒风味层次,更守护全家健康。
可看着超市里摆满货架的
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
是不是犯了选择困难症?
别急,今日便为你拆解其中门道!
一、 首先记住一个核心原则:
“脂肪酸均衡”
不建议长期只吃一种油!因为不同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不同,大致分为三类:
饱和脂肪酸(SFA):耐热性较好,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椰子油、棕榈油)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公认的“健康脂肪”,相对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如:橄榄油、山茶油、菜籽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包括亚油酸(n-6系列)和α-亚麻酸(n-3系列),两者需要均衡摄入,n-6系列与n-3系列的理想比例约为4:1~6:1。(如:大豆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
健康吃油的关键在于均衡摄入这三类脂肪酸。 因此,最推荐的方式是几种油换着吃或者直接选择科学配比的“食用植物调和油”。
二、一张表格,
秒懂常见食用植物油

三、 实用选购技巧:
看、闻、读
1. 看工艺:首选“压榨”
压榨法: 物理方法榨油,更好地保留天然营养和风味,成本较高。
浸出法: 化学溶剂萃取,出油率高,成本低,精炼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后可安全食用。
建议: 追求风味和营养选择压榨油,追求性价比可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浸出油,浸出法精炼后更适合高温烹饪。
2. 看等级:不是越高越好
油品等级(一级、二级等)代表精炼程度,等级越高,杂质越少,颜色越浅,但部分营养也随之流失,同时更耐高温。
建议: 高温煎炸可选一级精炼油。凉拌或轻食,选择包装上标有“初榨”“特级初榨”“冷榨”等字样的油,能保留更多风味和营养。
3. 看标签:揭露“食用植物调和油”的秘密
购买食用植物调和油时,务必查看配料表!原料会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也要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不能仅以其中某成分来命名,如“橄榄调和油”、“亚麻籽调和油”就不正确。
警惕以大量普通食用植物油(如大豆油、棕榈油)为基础,只添加微量高端油(如橄榄油、核桃油)就冠以“XX橄榄调和油”之名营销的产品。
4. 闻气味、看色泽
优质油应有植物本身的清香,无异味(哈喇味、酸味、霉味)。色泽清澈透亮,无沉淀物和悬浮物。
四、 健康用油小贴士
1. 多样化:经常更换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或者准备一瓶炒菜油(如花生油、菜籽油)、一瓶凉拌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
2. 控温度:尽量采用蒸、煮、炖、快炒等烹饪方式,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炸。
3. 控总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30克(约白瓷勺2-3勺)。
4. 巧储存:避光、密封、远离灶台,避免氧化变质。亚麻籽油等最好放冰箱冷藏。
供稿:食品生产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