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5-2122172
 
 
当前位置: 食安城市 » 创城资讯» 正文

2024年中国兔产业发展情况和2025年发展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5-02-20 15:41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微信号  浏览:93 原文:
核心提示:本文在介绍2024年我国兔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兔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25年兔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最后对进一步促进兔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摘 要:本文在介绍2024年我国兔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兔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25年兔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最后对进一步促进兔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1 2024 年我国兔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受国际贸易变化、粮食价格波动、地区冲突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兔产业发展继续放缓,进入巩固调整阶段。
  
  1.1 2024 年兔产业发展特点
  
  1.1.1 兔产业发展总体呈现放缓趋势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等的影响,畜牧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2024年兔产业也处于调整时期,但发展好于畜牧业总体。根据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编制的产业发展指数,2024年兔产业指数为118.52(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自2011年开始编制兔产业指数,以2011年1月为基期(100),此后各月指数若高于100则表示好于 2011 年初,低于100则相反,指数越高行业发展越好),较2023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图1)。具体来看,上半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月份121.39下降到6月份的110.23;下半年呈小幅回升态势,12月份达到122.13,最高点为10月份的129.37。分品种来看,肉兔、獭兔和毛兔产业指数相较于2023年略有下降,肉兔和獭兔全年维持稳定态势,年初和年末指数基本维持在119和115之间;毛兔在下半年快速增长后又迅速回落,年末相较于年初下降了9.19。可以看出,兔产业经过快速上升期后开始放缓,进入巩固和调整阶段。
 
图1
  
  1.1.2 兔肉产量基本持平,兔业产值相对稳定
  
  “十四五”以来,我国兔肉产量和兔业产值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2023年我国兔肉产量45.8万 t,与2022年产量(45.9万t)基本持平。2024年预计依然维持在45万~46万t。从兔业产值来看,基本维持在340亿元左右,2023年为341.23亿元。2024年预计338亿元,小幅下降。
 
图2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兔业产值不包括上下游延伸的产业价值,比如上游兔饲料产值、下游兔产品加工产值等。从养殖效益来看,在其他多数畜种养殖亏损的情况下,兔业养殖依然能够获得一定的盈利,从而推动着产业发展。
  
  1.1.3 兔肉价格先降后升,兔皮价格波动中略升,兔毛价格先升后稳
  
  根据国家兔产业大数据平台(https://rabbitdb.caaa.cn/)的监测,2024 年度,我国兔肉价格呈现上半年下降、下半年回升的态势。1月份兔肉价格为26.04元/kg,7月份降至22.04元/kg,12月份价格又回升到年初水平。肉兔和獭兔活兔价格呈类似波动趋势。兔皮方面,特级獭兔皮价格全年波动不大,略有升高,从年初的24.2元/张上涨至年末的27.19元/张。兔毛价格则在第1季度较快上升,此后基本维持相对稳定。剪毛统货价格由1月份的146.29元/kg上升到4月份的158.04元/kg,此后基本维持在158元/kg左右小幅波动。
  
  1.1.4 兔肉和兔毛出口增加,兔毛制品出口和兔皮进出口减少
  
  我国兔产品贸易依然维持“出口兔肉、兔皮和兔毛及其制品,进口兔皮”的格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 2023 年全球共有 37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兔肉,出口量2.39万t,出口额1.33亿美元。主要出口国家有西班牙、匈牙利、法国、中国和比利时,5国合计出口2.06万t,出口额1.15亿美元,分别占86.19%和86.47%。其中,中国出口了3 894 t兔肉,出口额为2 055.7万美元。在进口方面,2023年全球共有74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兔肉。其中,德国、比利时和西班牙为进口前3位的国家,合计进口9 519.8 t,进口额4 909.2 万美元,分别占世界兔肉进口量的44.5%和进口额的40.91%。我国兔肉出口地区以欧洲为主,出口到法国的价格基本维持在 4.56~5.13美元/kg,出口到德国的兔肉价格基本维持在4.15~4.95美元/kg。
  
  ①兔肉。2023年我国出口兔肉(HS编码02081020)3 984 t,2024年前11个月出口兔肉4 098 t,同比上升11.4%,全年预计出口4 300 t左右,较2023年增加300 t左右。2018—2021年兔肉出口量持续减少,自 2022 年兔肉出口量触底反弹后,2022—2024年出口量小幅增加。
  
  ②兔毛。2023年兔毛(HS编码51053910)出口82.91 t,2024年前11个月出口兔毛 83.73 t,同比增长7.1%,预计全年兔毛出口量达88 t。另外,2024 年前11个月兔毛制品(HS编码61101920)出口7.38万件,包括织钩编套头衫、开襟衫、外穿背心等,同比下降23.1%,出口量大幅下降。
  
  ③兔皮。主要以进口整张兔皮(HS编码43018010)为主,2023年进口6 957.68 t,2024年前11个月共进口4 051.53万t,同比下降38.8%。同时,出口少量未缝制整张兔皮(HS编码43021920),2023年出口13 t,2024年前11个月共出口9.71 t,同比下降24.1%(图3),出口量大幅下降。
 
图3
  
  1.2 2024年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优质种兔供应能力不足,制约家兔养殖效率提高
  
  近年来,随着兔产业的不断发展,优质种兔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为了满足增加的需求,国内已经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配套系,供种能力明显提高。然而,从整体上看,当前的供种能力仍然无法很好地满足肉兔产业的实际需求,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优质种兔价格相对较高。这一现状对于少数大型养殖户而言或许尚可承受,但对于资金和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大部分中小型养殖户来说,则显得较为吃力。面对较高的种兔价格,他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商品兔场中选留种兔。这种做法虽然降低了成本,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兔群整体生产性能的提高,进而影响了整个肉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2 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技术采纳受到限制
  
  当前,我国商品兔养殖的主要模式仍然以中小规模为主,这种养殖方式在场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都受到较大限制,导致规模化程度较低。由于养殖场地有限,养殖户难以扩大养殖规模,进而无法大面积推广新型养兔技术。这不仅限制了养殖效率的提升,还阻碍了机械化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兔产业在现代化、自动化方面进展较慢。同时,由于规模化程度总体较低,养殖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成本相对较高。在饲料采购、疾病预防、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养殖户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这不仅降低了产业的整体效益,还削弱了兔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1.2.3 企业加工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兔产品推广普及
  
  兔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在于产品加工和营销。当前兔肉加工品比较单一,多样化程度低,兔肉加工方式相对落后,工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技术研发需要加强;兔皮加工整个过程耗时长,加工过程中保证兔皮产品品质稳定性有一定难度,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兔毛纺织加工技术仍需创新,中高支纱、混合纺织、酶处理、高温定型、纳米粒子等工艺仍有较大开发空间。未来研发重点在于兔肉风味的改善、兔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从而生产出更多的、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优质兔产品。此外,长期以来,西南地区是兔肉主销区,兔肉产品也多为麻辣味,并且含油量较大,很难满足北方地区消费者或具有清淡口味偏好的消费者需要。
  
  1.2.4 生产和消费高度集中,产业布局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兔肉消费主要在四川、重庆、广东和福建等地,特别是川渝地区。四川省人均兔肉消费达到3 kg 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9~10倍。山东、河南、陕西和新疆等很多地区的兔肉远销到川渝地区,其他地区的兔肉消费较少。除川渝地区外,兔肉在日常餐桌上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即使在已经尝试过兔肉的群体中,大多数人仍然倾向于偶尔品尝,而非定期享用。兔业产品的消费趋势迫切需要科学引导。
  
  1.2.5 对兔产业重视程度不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与其他畜种相比,家兔具有“节粮节地节资源,低排快繁高效率”的特点,家兔养殖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且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农业生产加工的副产品资源;家兔个体小、转化率高,对水电等资源消耗少;另外,家兔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可多可少,适合于农村低收入家庭。在我国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家兔养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总体来看,政府对兔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对于兔产业的统计严重缺乏,包括成本收益统计、产值统计、分品种统计等;对产业的扶持政策不足,目前主要是一些主产区地方政府对种兔、兔笼设备或兔舍建设给与少量扶持,还没有全国层面的直接支持政策。
  
  2 2025年兔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肉兔、獭兔和毛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加之它们在当前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现状不同,因此,这三者之间的发展趋势呈现一定的差异。基于对各个产业长期数据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预计2025年兔产业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
  
  2.1 肉兔产业巩固调整,肉兔行情小幅回落
  
  受新技术扩散、市场规模增大、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肉兔产业自2016年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肉兔价格虽有起伏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态势。随着兔肉产量的不断上升和消费环境的变化,2023年末肉兔价格有所回落,由11月份的35.41元/kg下降到12月份的28.69元/kg,跌幅超过18%。2024年延续2023年末态势,期间价格虽有所反弹,在10月份达到全年最高水平27.45元/kg,但总体呈回落态势,2024年11月下降到24.74元/kg。结合图4价格波动和图1中肉兔产业指数来看,预计未来肉兔产业发展将进入新的调整期。
 
图4
  
  2.2 獭兔产业继续调整,獭兔市场企稳回升
  
  由于獭兔皮行情长期下滑,价格持续处于低迷状态。目前獭兔产业主要以销售兔肉为主,兔皮为辅。一级獭兔皮自2019年5月份大幅下跌以来,价格始终维持在低位,虽在2023年初上涨到18.4元/张,但随后保持持续下跌态势。2024年一级獭兔皮价格有所上涨,年末相较于年初价格增长0.8元/张,总体涨幅不大。獭兔活兔价格与兔肉价格类似,保持波动态势,但相对于兔肉价格,獭兔活兔价格更加稳定。从短期来看,2024年末和年初獭兔活兔价格始终维持在20元/kg,未见明显变化,相较于2023年末下降1.56元/kg。从长期来看,近5年来,獭兔活兔价格除在2020年下半年短暂下跌和2022年下半年短暂上涨外,价格始终保持在20元/kg。综合獭兔皮和獭兔活兔产业现状看来,未来獭兔产业将继续调整,保持相对稳定。
 
图5
  
  2.3 毛兔产业稳中有进,毛兔市场继续回升
  
  自2013年受拔毛事件影响以来,兔毛出口需求大幅下降,加之国内需求增长缓慢,多方面影响导致兔毛价格快速下跌,一度跌至成本价。但随着近2年兔毛纺织产业的发展,兔毛需求有所增加,兔毛(剪毛统货)价格小幅上涨,截至2024年末剪毛统货价格已经突破150元/kg,未来有可能继续回升。就粗毛市场来看,粗毛价格自2020年初稳步上升,并在2024年初突破300元/kg,虽2024年末价格有所回落,但下降幅度不大。结合剪毛统货和粗毛发展态势来看,预计2025年兔毛产业将继续呈现小幅回升态势。
 
图6
  
  3 2025年兔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经过多年的恢复发展,我国兔产业进入稳定发展期,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程度都有一定提高。2024 年我国兔业在生产、市场贸易、兔产品加工和技术研发方面都取得了诸多进步。现针对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3.1 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升自主育种能力
  
  持续提升自主育种能力,稳步推进家兔遗传改良计划,继续加强与兔肉品质、生长性能、繁殖力等关键性状相关的基因识别研究,改良家兔品种。加强家兔原良种场基础设施建设,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基础上,深化国际合作和企业融合,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加大力度促进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家兔养殖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另外,一些种兔企业也要着手加大国际种兔市场研究,为未来种兔出口做好准备。
  
  3.2 提高产业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要制定和完善全产业链标准,涵盖兔种业、饲养管理、饲料兽药、疫病防控、设施装备、屠宰加工、贮存运输、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各个环节,构建兔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开展国家级、省级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提高兔养殖良种化、设施化、集约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兔产业中的应用,推动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升级,鼓励大中型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养殖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与决策支持。
  
  3.3 强化疫病防控机制,降低疾病发生率
  
  建立健全兔常态化疫病防控机制,降低球虫病、兔呼吸道病、兔瘟等疾病发病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向养殖户普及兔病预防、诊断及治疗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指导养殖户加强兔舍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定期消毒、保持通风干燥、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等,从源头上减少病原体滋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建立兔群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家兔体温、食欲、行为等异常变化。根据监测数据和历史疫情分析,建立疫情预警模型,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疫情爆发风险。
  
  3.4 加快品牌建设,扩大兔产品消费市场
  
  首先,加强兔肉健康特性的宣传。为避免消费者因认知缺失导致兔肉健康属性被忽略,兔业相关企业、协会以及教学科研机构等应加大对兔肉健康营养价值的宣传力度,普及消费者对兔肉“三高三低”特性的认知。其次,促进兔肉品牌化发展。支持和鼓励兔肉企业建立和推广品牌,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包装设计等方式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品牌化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3.5 发展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兔肉品质与安全
  
  由于全国兔场分布不均,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对于兔肉的销售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兔肉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安全,必须加大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冷链物流设施,推动冷链运输设施的普及和升级。同时,在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中,应注重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应用。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冷链物流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追溯,确保兔肉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符合标准。此外,还应加强冷链物流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
 
[ 食安城市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食品论坛相关讨论
 
 
推荐图文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