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亮点一:适用范围“扩容”——纸涂层、间接接触涂层全纳入
GB 4806.10-2025删除了2016版标准不适用于纸涂料及涂层的表述。同时,将“间接接触食品但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涂料,及其形成涂层(膜)”也纳入标准管理,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涂料和涂层”定义为“预期涂覆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上,直接接触食品或间接接触食品但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涂料,及其形成的涂层(膜)。”
02
亮点二:过程管控:生产企业、使用企业“双负责”
2025版标准新增对涂料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的要求,以全过程控制涂料的安全风险,明确使用企业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涂料的使用量和残留量。
03
亮点三:基础原料清单扩充——105→346行
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用基础原料仍沿用聚合物管理为主,单体、其他起始物管理为辅的管理方式。为满足行业实际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基础原料清单,增补已经过安全性评估并有明确工艺必要性的原料。附录A基础原料数量由2016版标准的105行增加到346行。
此外,2025版标准明确,允许使用的基础原料经聚合或其他方式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Da的物质也允许用作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的基础原料,但需符合相应基础原料的限制性要求。
04
亮点四:理化指标与迁移试验“双优化”
综合考虑到保温杯等饮具的实际使用条件、高温试验操作的可行性和市场抽样检测结果,2025版标准调整了高锰酸钾消耗量和重金属(以Pb计)的迁移试验条件,将高温条件(煮沸0.5h,再室温放置24h)的适用范围由“炊饮具”修改为“炊具”,进一步增强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和偶氮类着色剂等可能产生芳香族伯胺类物质的涂层,增加了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的限制性要求,以控制该类物质的安全风险。同时明确该指标“仅适用于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和偶氮类着色剂等可能产生芳香族伯胺类物质的涂层”,并规定应在涂料固化反应完成后,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终产品开展芳香族伯胺的迁移量检测。对于2025版标准附录A、GB 9685及相关公告中已经规定了迁移限量的芳香族伯胺,其限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不计入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
2025版标准新增预期接触酸性食品的金属罐(包括罐身、罐盖、拉环等)表面涂层在开展总迁移试验时的特殊要求。针对金属罐(罐身、罐盖、拉环等)表面涂层在接触酸性食品模拟物时出现的涂层脱落、鼓泡、生锈等情况,规定在此类情况发生时,可使用惰性基材(如不锈钢、玻璃等)制样后进行测试。当惰性基材为不可行时,可采用10%(体积分数)乙醇替代4%(体积分数)乙酸。
05
亮点五:标签标识统一执行 GB 4806.1
删除2016版标准中“涂层材料及制品还应分别标示基材和涂层的材质名称”的要求,明确标签标识应符合GB 4806.1的规定。
06
结语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涂料及涂层》(GB 4806.10-2025)将于2026年9月2日正式实施。本次修订将间接接触食品的涂料及涂层纳入管控范围,并扩充了基础原料清单。标准强调对涂料产品的全过程控制,明确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需共同履责,分别从原料安全与使用残留两方面加强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2025版标准新增了“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的限量要求,建议企业提前排查和确认。此外,标准也为金属罐在特定迁移测试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提供了明确解决方案,增强了标准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食品伙伴网建议相关企业尽早依据2025版标准开展合规评估,确保平稳过渡。